当前位置:主页 > 教师频道 > 读书活动

【读书】李艳红: 这些年,这些人,这些事 作者:admin 发布于:2017-06-12

一、身为学生
2005年-2012年,这七年,是我人格定型、学会为人处事的关键时期。这七年,我遇到了两位可亲可敬的老师。第一位是我的大学四年的班主任,他身上所具有的力量与热情让我折服。一年四季,他总是白衬衣、西裤,黑皮鞋,精神抖擞,整个人充满活力,用他经常给我们说的词来形容,就是阳春白雪。任何沉闷的场合,在他的作用下,气氛立刻活跃起来。生活中,他教导我如何待人接物;学习上,他教育我要具有宏观前瞻思维、理性批判思维。我想,今天我具有的阳光心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谆谆教诲。而另一位老师,则是我的硕导。他知识渊博,不善言谈,为人谦虚低调。这三年,我从大学的“放”中“收”了回来,每天奔走在食堂-工作室-寝室的路上,因为我的导师会让我天天有资料浏览,他会说:“你把最近十几年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文件都看看,把重要的信息剥离出来。”他会让我有数据可分析,老师会交代,“你去图书馆把近十年统计年鉴看看,把近十年河南在基础教育投资的数据分析出来。”三年,我从一个对数字不敏感的文科女生,变成了一个见了数据就本能反应放到excell中分析的人。但正是有这样的踏实积累,我才能在2012年3月回到学校的三个月时间内顺利完成研究生论文的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文本编辑的过程。从开题报告、到论文寄到外省盲审,到最终的毕业答辩,完美收场。
两位老师,亦师亦友,亦师亦父。如果说大学班主任给予我的是如夏天般的热情与活力,那么硕导影响我的似春雨般的踏实与勤奋。我感恩我的两位老师,能让我遇事收放自如,影响至今于我的教育与教学。
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一直倡导学生这种收放自如的学习观念,比如“玩要玩得放肆痛快,学要学得踏实认真”,会玩才会学。其次,我很喜欢大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观点,遇到学校的各种大活动小活动,碰上各种国内国外的节日,我会乘机让学生写上一篇小作文,因为只有自己亲身感受的事物才是最深刻的,这样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三,在学习方面,我一直很认同杜威的一种观点:“学习,就是要学习思维。”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学习中,在扎牢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比如归纳,它是一种单向的多元思维,还有推想和联想,它是一种有已知到未知的思维过程。学生这种阅读思维的培养还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做适度的引导。因此,我认为,思维的训练不仅仅存在于数学课堂中,并且现在数学试卷中的各种pisa试题,学生需要这种阅读思维。
二、初为人师
2017年,我32岁,对于女人来说,这将是一个应该理性对待的年龄。生理学家说,这是女人身体即将走下坡路的分水岭,心理学家分析,这个年龄的女人在各方面开始变得成熟稳重。而我,最喜欢林徽因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中的这样一段文字,来形容三十岁及过了三十岁的女人:应该已现成熟风韵,是最端雅也最有思想的时候。这个年龄的女人拽住青春最后的一抹绿意,和柔嫩无暇的春天做最后的告别。青春华丽退场,意味着另一场属于盛夏的戏行将开幕。尽管还有大把的光阴可以享用,却再也不能肆无忌惮地挥霍。因此,面对而立之年,我奋力拼搏在路上,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场盛夏的戏。而在这场盛夏里,注定有附小优秀的老师,优异的学生和体贴的领导。
时间倒流,2011年,我读研二,为了圆自己本科毕业时没考招教的梦,学教育学的我暑假回郑报考了高新区的招师,结果让我出乎意料,竟圆梦了。我初到附小的第一位搭档是任主任,她的教学基本功令我目瞪口呆,她做事的干净利索更是让我折服。在主任面前,我变得手足无措。我带的这个三年级一班,76人,班风活跃,是我比较喜欢的,但课堂纪律总是令人头疼。刚开始,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我总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后来,架不住班里几大顽劣弟子的折腾,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于是,我便寻找各种班级管理书籍,一头扎进班里整顿班风班纪,但屡屡捉襟见肘。直到有一次,学校让我帮一个住校班班主任晚上监考,考试结束后,那位班主任问:“你是刚来的?”我点点头。她语重心长地说:“在学校,多干活少说话,新老师工作的头三年,要踏踏实实地干。管理班级,首先要给学生立规矩。”于是,我开始在班里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并全由全班学生统一参与,并做到奖罚分明。慢慢地班风逐渐好转。后来,我才知道,这位住校班的班主任就是耿桂香老师。这一届三年级,是我初为人师带的第一个班,那时的我,单身一人,心思、感情倾力投入。记得有一次上级部门晚上7:00突击卫生大检查,号召全校教师打扫卫生,我硬是在教室拖地拖到10点。现在回想起来,在教育教学中,有自己的摸着石头过河,更有热心同事的指点,当然更需要自己的虚心好学。最终,我在磕磕绊绊中成长起来,我的成长离不开与我每一届并肩行走的搭档,她们或踏实,如李晓宇老师;或纯真,如姜文亚老师;或爱护学生,如孔丽丽老师、王周叶老师;或成熟睿智,如邹丽老师,陈莉红老师,我一路同行,一路感恩。
三、初为人母
2013年-2014年,这是我人生中的修行年,因为我做妈妈了。为什么这么说,缘与我在当当网买书看到的一句有关育儿的话,说得很好:育儿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却是我们自己。看到这句话,我笑了。因为这句相似的话自己曾经也说过。
说这句话好像是在2014年刚生过孩子一个月之后,学校通知去省中医院体检时,王蕾校长见到我之后,问我:“艳红,生了孩子之后有何感受?”我当时笑而答:“养孩子对于我真是一场修炼。我现在已经炼的差不多了。什么脾气都没有了。”王校又笑了。我知道,那年,王校女儿马上高考了。过来人,一切都在笑中明了了。
是啊,在孩子面前,以前的我无影无踪。有时回头想想,在母爱面前,自己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了。从怀孕到生之前15天,我都是自己买菜,做饭,并且能挺着大肚子挤公交车上班,直到快生了还一个人打着伞在下雨天等公交车做围产保健。生完孩子,做完月子,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带孩子,日子也就悄无声息地在孩子长大中溜走了。现在回过头想想,孩子是幸福的,我更是幸福的,妈妈见证了自己宝宝的每一个成长瞬间,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是值得的。     
休完产假回到学校,看到班里的学生时,我更多的是包容,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倾听学生的语言、观察学生的行为等等,这样,以前那个又气又急的我倒是变了。并且我很感谢领导,能委任我这么重要的工作。我想这些变化都是孩子带给我的,我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断地修行自己。
如今,我竭力平衡在陪孩子与工作的关系,在单位我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在家里全心全意陪孩子。有时,约上几个宝妈带上孩子,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时,三五成群到公园走走;有时,约上全家人带上孩子登登山。我想孩子的童年是不可逆转的,在孩子还完全需要我的时候,让孩子走出去,增长见识。因为我认为,只有先见,才能认识。这就是我,只想让孩子知道,妈妈是一个既可以穿着高跟鞋和裙子骑着电动车说走就走的妈妈,也是一个可以为了看一本小说一个晚上不眠不休的女人。很喜欢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威尼康特曾经提出过的一个“足够好母亲”的概念,妈妈无需完美,只需要恰到好处。
这些年,我努力,因为我觉得喜欢教育这件事,更因为身边的这些人值得学习,值得信赖一同走下去。
谢谢大家的聆听!
Copyright © 2014 郑州中学附属小学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3021953号-1